光明中医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36358

临床论著

  • 柴胡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

    吴斌;吴海朋;周健章;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柴胡解毒汤对其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4年5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柴胡解毒汤),各51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指标(AST、ALT、LN、HA)、炎症因子水平(IL-6、PCT、CRP、IFN-γ)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AST、ALT、LN、HA、IL-6、PCT、CRP、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柴胡解毒汤治疗,可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63-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

    张潇文;陆廷飞;王敏;刘杰民;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2023年3月—2024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3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随访,使用Logistic回归技术,探究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结果 23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随访发现,复发率为16.88%,胃溃疡部占比最高。复发组中的男性、有吸烟饮酒史、复发组溃疡最大直径(≥7 mm)、终末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史的比例较未复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溃疡最大直径、终末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史均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66-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 基于中医证候及病理三维成像特征的HSIL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陈秋燕;刘用诚;林建龙;吴冬梅;

    目的 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中医证候及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首次确诊为HSIL并行宫颈锥切术者63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将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重建,治疗后规范随访2年,至随访终点(复发、治愈),分析HSIL中医证候及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组湿热蕴毒证、病灶≥1 cm、分布象限>2个、病灶散在分布的占比均高于治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湿热蕴毒证、病灶直径大小、分布象限个数为HSIL术后不良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湿热蕴毒证、病灶大小、分布象限个数为HSIL术后不良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69-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基于数据挖掘火龙罐治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选穴规律

    申婷婷;郭桂英;史倩云;李瑾;崔媛媛;陈正林;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火龙罐治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CNKI、VIP、Wanfang、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收录的有关火龙罐治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研究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腧穴进行分析,探究火龙罐治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选穴特点及规律。结果 共纳入261篇文献,包含63个腧穴,总频次996次。高频穴位为足三里、中脘及内关;常用经脉为任脉及足阳明胃经;胸腹部穴位频次最多,腰背部穴位数目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大为“足三里-内关”。聚类分析得到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火龙罐治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选穴遵循扶正祛邪、鼓舞元气、调节脾胃、平衡脾胃气机的治疗原则,核心穴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72-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8K]
  • 失眠患者经络检测特征及分析

    刘瑞;杨柳;张真全;邹学敏;侯宗珍;刘玲;刘宇薇;孙可欣;

    目的 探讨中医经络检测仪客观观测失眠患者脏腑经络分布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经络检测仪JK-02收集于2023年4月—2024年2月就诊于自贡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128例失眠患者脏腑经络信息,并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分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候与脏腑经络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失眠患者异常经络中实证经脉以肝经实证最为多见,后依次为胃经、胆经、心经等。虚证经脉以脾经最为多见,后依次为心包经、肾经、胆经等。且实证和虚证的经脉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中医证候表现中以乏力(55.66%)、腰膝酸软或痛(54.72%)、头晕胀痛(53.77%)、烦躁易怒(51.89%)为主要表现。结论 失眠的发生与脏腑经络的失衡相关,异常经脉实证以肝经、胃经、胆经为主,虚证以脾经、心包经、肾经为主,证候表现与经络检测结果相符。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77-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抑郁障碍作用机制

    李艳娇;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小柴胡汤治疗抑郁障碍的药理学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Cards、OMIM数据库,利用STRING、Metascape、Cytoscape软件等构建“小柴胡汤成分-抑郁障碍-通路”网络。结果 小柴胡汤在调节抑郁障碍症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和汉黄芩素等,这些成分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关键靶点。结论 小柴胡汤治疗抑郁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TNF、IL-1β、IL-6水平,进而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81-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 针药联合改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能力Meta分析

    刘欢;孙德松;臧运华;

    目的 利用Meta分析评价针药联合改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s Disease, B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检索并筛选多个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4年8月的关于针药联合治疗BD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统计软件RevMan 5.4和Stata 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总样本量7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OR=3.15,95%CI(2.15,4.61),P<0.000 01]、认知功能[MD=2.50,95%CI(2.08,2.93),P<0.000 01]、生活能力[MD=-2.25,95%CI(-3.26,-1.24),P<0.000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针药联合治疗BD在总效率、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常规药物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但受纳入研究样本量及质量的影响,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针药联合治疗BD的疗效。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86-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9K]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补脾清肺方干预支气管扩张症潜在机制

    樊长征;宫麟;洪巧瑜;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索补脾清肺方干预支气管扩张症(BCS)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工具——“赋方云”平台,集成多个数据库的方药成分数据,整合病证相关分子、方药成分靶标预测与二者关联分析的多种方法,计算预测分析方药与病症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 补脾清肺方中药成分共811个,其中成分对应的靶点6531个;同时收集到BCS疾病靶点854个,补脾清肺方和BCS的共同靶点418个;补脾清肺方治疗BCS的关键靶点包括TNF、IL-6、GAPDH等;其治疗BCS的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小白菊内酯、维生素C等;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共同靶点基因的主要富集通路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共同靶点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结论 补脾清肺方可能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及肺组织保护等多途径发挥作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91-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8K]
  • 中和医派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床观察

    熊薇薇;王逸飞;

    目的 探究中和医派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4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和医派参苓白术散,2组均治疗2个化疗周期。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P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和医派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和疲劳症状,提高免疫力,值得推广。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96-1498+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信息

  • 中医名言拾粹

    <正>脉,血之所为,属阴。大,洪之别名,火之象,属阳。其病得之于内伤者,阴虚为阳所乘,故脉大当作虚治之。其病得之于外伤者,邪客于经,脉亦大,当作邪胜治之。合二者而观之,皆病证方长之势也,谓之病进,不亦宜乎?海藏云∶君侵臣之事也。孰为是否?幸有以教之。——元·朱震亨《格致余论·脉大必病进论》疝气之甚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边者,皆足厥阴之经也。或有形,或无形;或有声,或无声。有形如瓜,有声如蛙。自《素问》以下,历代名医,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故引不行,所以作痛,理固然也。有得寒而无疝者,又必有说以通之可也。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65+1468+1539+1555+1558+1617+1625+1632+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 本刊针对个别网站及个人以本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声明

    <正>1本刊郑重声明凡非本刊版权页上公布之个人网站或下属部门或各地联络站或广告发行站,均与本刊无关,其活动应属假冒本刊名义的非法活动,本刊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权利。同时,敬请读者鉴别,谨防上当。2关于本刊网站的情况说明近来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质疑网络上有许多光明中医征稿的网站,现正式声明如下。2.1本刊唯一指定的官方网站是:https://www. gmzyzy. com。凡与该网站相关的所有法律、经济等相关事宜,本刊必将负责到底,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光明中医》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正>《光明中医》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科技综合期刊,刊号CN11-1592/R,ISSN-8914。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月15日、28日在北京出版。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光明中医》杂志是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以“寓医理于临床”为办刊宗旨,以“面向临床”“面向科研”“面向基层”为办刊方针,实用性强,读者群广。主要栏目:临床论著、实验研究、薪火传承、硕博论坛、针灸探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医案医话、经典温课、教管论坛、科研进展。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经典温课

  • 张锡纯对脾脏的认识

    江雨桐;袁海宁;于磊;唐林;

    张锡纯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人,其所作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对脾脏生理、病理的理论认识融合了中医学及西医学的知识。张锡纯引经据典论述脾胃的结构位置,认为脾有正、副两脏且分别具有统血和化食的功能,同时象用为先肝左脾右。脾脏为后天之本,具有纳血运气、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其他脏腑病变累及脾,就会产生运化失司、水谷难化、斡旋失调、血溢食积等情况,导致多种疾病。因而张锡纯提出“治阴虚专责重于脾”和“淡能养脾,强调次煎”滋养脾胃的方法。张锡纯继承了中医哲学思想、深受道家学说影响、并融会贯通现代知识,采取取象比类的方式论治脾脏病。他独特的见解、仔细的观察为后世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0;No.465 1499-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伤寒论》脾升胃降理论及临床应用

    刘文言;

    文章通过归纳与分析《伤寒论》中脾胃失司典型症状与方剂,探寻张仲景治疗脾升胃降失常的辨证方法与治疗规律。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胃气机升降对于全身脏腑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张仲景《伤寒论》首次将气机升降理论用于临床诊疗实践,从气机升降论述六经病证,记载了较多调理脾胃气机的治法,是其一大特色。脾胃气机与脏腑气血功能联系紧密,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关键作用,研究脾升胃降理论,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03-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薪火传承

  • 周美珍主任从热毒痰瘀郁论治乳腺良性结节经验拾萃

    肖霞芳;胡亮;陈茜;周美珍;

    近年,随着多普勒彩超广泛运用于健康普查中,乳腺良性结节的检出率及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中医药治疗良性结节具有独特优势。周美珍主任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了治疗此病的独特学术思想。其认为良性乳腺结节的产生离不开“热、毒、痰、瘀、郁”的作用。此文通过从上述5个方面论述乳腺良性结节的产生,并且根据其病因提出内治、外治之法,列举周主任消乳核汤方,另附病案1则进行佐证,以期为良性乳腺结节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扩展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06-1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李志道教授经验组穴治疗运动性失语明理实践

    李西忠;张民;

    目的 总结李志道教授治疗运动性失语经验组穴的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记录医案及与李老探讨,总结李师50余年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经验。结果 李师认为,治疗运动性失语可选取临床效果相似、位置相近的腧穴,通过配合应用来增强疗效。通过多年治疗运动性失语,李师总结出舌下二穴、咽喉三穴、项中四穴、内踝三穴这4组经验组穴,将经络学与解剖学相结合,且配合了互动式针刺法。结论 李师在治疗运动性失语方面经验丰富,临床应用上述组穴屡起沉疴,效果显著,颇具借鉴价值。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10-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 梁惠教授运用健脾益肺方治疗奥希替尼相关性腹泻经验

    吕美寒;梁惠;

    探讨梁惠教授运用健脾益肺方治疗奥希替尼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经验。分析梁教授对奥希替尼相关性腹泻的诊疗思路,总结梁教授治疗奥希替尼相关性腹泻经验并分析经典案例。梁教授认为“药毒”和“体虚”是奥希替尼相关性腹泻产生的基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肺脾亏虚、水湿内停,主张以健脾益肺、化湿止泻作为治疗原则。在治疗此病过程中,梁教授立足于辨证论治,以健脾益肺方为基础,结合临证经验,灵活用药,标本兼顾,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学习和推广。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13-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潘丽贞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功能减退性不孕经验

    温思婷;王英;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女性面临的普遍、多发疾病,其中约有一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灶损伤患者卵巢组织,造成继发性卵巢功能进行性减退,加重生育障碍,给广大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伤害。此文总结潘丽贞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功能减退性不孕的经验,潘教授认为此病病位在胞宫、冲任,瘀阻痰凝肾虚为基本病机,提出以补肾活血祛痰为大法,注重内服外治,药食同调、分期论治,孕后当固冲安胎,在提高妊娠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此文附上1则医案以佐证。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16-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 王玲教授浅谈围孕期中医药调理

    卢丽芬;刘雪萍;巫美平;王玲;廖燕凤;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婚龄延迟、生育前人工流产次数增多及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引发的高龄生育潮等,这些可能会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亦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王玲教授结合临证经验,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在围孕期依据治未病的理念、辨体辨证、防治结合,进行中医药个体化、阶段性调理,同时进行健康宣教。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19-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硕博论坛

  • 经方治疗癌症经验撷菁

    房高鸽;徐汝奇;

    癌症为恶性肿瘤类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积聚、脏结”等范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多发病。《伤寒论》是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典范,所载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癌症的治疗上运用广泛且疗效卓著,成为中医肿瘤学“扶正祛邪,通闭解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介绍徐汝奇教授治疗癌症的体会及经验。徐师提出癌症为素体阳气不足或饮食不节导致阴阳失衡的“结”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免疫缺陷、内毒素堆积和代谢机能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为内外合因,本虚标实;以阳气不足为本,邪毒、瘀血和宿食蕴结为标。治疗策略上应以运用经方为主,循从病发部位的六经病属性及方证特点予以益气、扶阳、破血或通下,同时不可过度滋养,慎用补阴方药。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23-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 魏凤琴教授辨治功能性便秘临床经验

    姜鸿恩;魏凤琴;

    功能性便秘是脾胃系常见疾病,其反复发作且不易根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魏凤琴教授立足大肠体阳而用阴的生理特性,将便秘病机分为大肠阳体郁滞不达、大肠阴用失于润降两端,治疗上查探病候,因证立法,善用疏肝解郁、顺气导滞,理气运湿、通腑泄浊,滋阴增液、润燥通便,益气养血、润肠通便诸法调治功能性便秘,并依据兼证不同灵活加减用药。此文总结魏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辨治特点与临床经验,并附验案1则探讨其临证应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27-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中西医诊疗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高亮;王文荣;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多发的、复杂多样的、以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主的多学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诊疗方法备受关注。中医药因其独有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辨证论治方法,在GERD的病因病机阐释、辨证分型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而西医治疗胜在能迅速缓解症状,但二者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中西医结合诊疗使得二者优势互补,在精简用药的同时达到更佳疗效,因此在临床上成为一种趋势。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31-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白长川教授基于仲景思维应用半夏经验

    李选;白长川;刘勇;胡旭阳;

    通过解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中关于半夏命名、形质、药性及应用等记载,白长川教授基于仲景思维与多年临证经验指出:半夏为和解交通之要药,乃半表半里及咽腭、脂膜之引经药,具有性燥体滑的特性,可发挥交通阴阳、和里解表、通上达下、升清降浊、转阖枢机、疏敛并用等双向调整作用。藉此深化中医同道对半夏的药性认识并拓展半夏的临床应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34-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 分刺法联合自拟熏洗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1则

    王海龙;周洁;刘卫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炎症性疾病,属于风湿免疫疾病。其发病率为0.3%左右,青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临床上女性AS患者仍不少见。此病病程长且病情反复,致使患者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目前治疗方法多样,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中医则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疗效显著且经济便利。笔者临床中遇到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分刺法联合自拟熏洗方治疗,疗效较好,现进行分享。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37-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实验研究

  • 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外周血SAMHD1表达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梁守沛;邓博文;李承乘;刘真;

    目的 探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外周血中SAMHD1变化及其与AIDS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者、24例无证可辨者及20例健康人全血,流式技术检测T淋巴亚群计数,定量PCR检测细胞中SAMHD1基因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干扰素(IFN)α、β、γ含量。结果 相较健康人群,HIV无证可辨者和肺脾气虚证者CD4~+T计数、CD4/CD8比值降低(P<0.05);与健康人相比,肺脾气虚证者SAMHD1表达上升(P<0.05)、IFN含量有增高趋势;肺脾气虚证者SAMHD1表达与CD4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IFN和病毒载量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肺脾气虚证者体内SAMHD1及IFN表达上升,且其变化与HIV/AIDS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40-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临床研究

  • 孙氏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廖燕凤;张红青;卢丽芬;陈俐卉;游慧芳;

    目的 探讨阴道三维彩超评估孙氏补肾化瘀方提高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福州市中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患者72例,经孙氏补肾化瘀方治疗3个月,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经阴道三维彩超监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参数。结果 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容积明显大于治疗前,内膜形态A型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孙氏补肾化瘀方能有效改善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43-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 中药序贯疗法在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应用

    刘慧莹;翟超;李泉;刘学杰;

    目的 观察中药序贯疗法对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中药序贯疗法+灵活拮抗剂方案再次进行IVF治疗。对比同一批患者第一次与第二次IVF周期的数据,包括中医证候积分、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药时间、扳机日雌二醇水平(E_2)及子宫内膜厚度(EmT)、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周期取消率。结果 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中医证候积分、FSH、LH、Gn用量、周期取消率降低,AFC升高,EmT增厚,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扳机日E_2升高(P<0.01),获卵数、受精数及优质胚胎数增加(P<0.01),AMH水平升高(P>0.05)。结论 中药序贯疗法可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巢反应性,并显著改善患者体质状态。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46-1548+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 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观察

    韩梅;董文海;马利;

    目的 分析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2023年2月—2024年4月诊治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3组,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中药组服用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西药组服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7 d,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感冒后咳嗽应用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效果明显。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49-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心痹顺治疗心肌梗死术后心气阴两虚证临床观察

    吴志华;张清;邓世日;

    目的 探讨自拟方“心痹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3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纳入40例患者。2组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心痹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B型脑钠肽、肌酸激酶同工酶、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且研究组上述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方“心痹顺”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气阴两虚患者可改善心肌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有利于近期预后改善。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52-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戴氏附子桂枝独寄汤治疗风寒湿型痹证临床观察

    李垚;张梦琴;彭朝艳;王兴才;严继林;

    目的 观察运用戴氏医学流派经验方附子桂枝独寄汤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门诊及寻甸县鸡街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和住院部符合筛选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正清风痛宁口服治疗,治疗组予附子桂枝独寄汤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附子桂枝独寄汤治疗痹证,疗效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并为将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56-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中和医派抑酸和胃方联合温通刮痧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梁游龙;谢建寰;李香萍;吴均焱;曾丽娟;

    目的 探究中和医派抑酸和胃方联合温通刮痧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赣州市中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和医派思想指导下抑酸和胃方联合温通刮痧治疗,评估临床疗效、胃肠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中和医派抑酸和胃方联合温通刮痧治疗效果显著。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59-1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 青茅清热止血汤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张治麒;张晓忠;

    目的 根据银屑病“从血论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青茅清热止血汤治疗银屑病,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6月—2025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6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青茅清热止血汤)和对照组(脱落1例,29例,口服银屑颗粒),比较2组治疗前后皮损和病情严重程度(PAS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瘙痒情况(VAS评分)、生活治疗(DLQI)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青茅清热止血汤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为银屑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思路。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62-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针灸探骊

  • 透灸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朱华;任韶凯;王承斌;冯树豆;黄磊;王恒;武文渊;

    目的 观察透灸疗法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安阳市中医院已经确诊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临床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悬灸法,治疗组则予以透灸法,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灸法及透灸法均能有效减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疼痛症状,改善该病的症状、体征以及生活能力,且透灸法优于悬灸法,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6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呃逆临床观察

    杨晓琳;杨庆镗;潘建聪;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60例脑卒中后出现呃逆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药物组2组,每组30例。药物组予以甲氧氯普胺药物治疗;联合组在甲氧氯普胺治疗的基础上,加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药物组65.52%(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呃逆症状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联合组呃逆症状评分较药物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情况也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药物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呃逆,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69-1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红外热成像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戴紫薇;周佳佳;雷丽芳;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热敏规律。方法 2018年12月—2021年10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33例)和治疗组(热敏灸36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肩、背部两侧的温度变化、VAS评分及NPQ颈痛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颈、肩、背部温度差值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NPQ颈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温区与非低温区出现热敏点的频次、出现灸感时间及灸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下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通过热成像图在患者低温区探寻到的热敏点更多,激发热敏感更快,灸感持续时间更长,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72-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中西医结合

  •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对高脂血症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张璐;马界;范丹;何磊;岳珊;钟星怡;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药物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加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25例,观察3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结果 西药加穴位埋线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西药加穴位埋线组与穴位埋线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加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高于穴位埋线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对高脂血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76-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 滋阴润肠方联合结肠水疗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方丽娟;黄宽忠;

    目的 观察滋阴润肠方联合结肠水疗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阴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取高膳食纤维、多饮水、合理运动锻炼,对照组予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滋阴润肠方口服联合结肠水疗,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完善电子结肠镜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慢性便秘严重程度(CCS)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波士顿结肠准备(BBPS)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便秘主要症状积分、CCS评分、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阴润肠方联合结肠水疗能改善便秘主要症状,降低便秘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肠道清洁度,有利于腺瘤等肠道器质性病变的检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79-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医案医话

  • 基于金水相生论治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

    姚小贤;黄平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喘息上气、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其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常因感染而反复发作,致病情逐渐加重。西医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对COPD稳定期的诊治中有效干预手段较少,而中医在减少COPD发作频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黄平富教授基于“金水相生”理论基础,运用金龙蛤蚧平喘方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临床效果显著。此文将从“金水相生”理论的内涵、“金水相生”理论在辨治COPD中的运用、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用药及验案举隅4个方面探讨黄教授治疗此病的相关经验,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83-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夏科氏足验案

    李明;康勤龙;古英;

    夏科氏足是一种神经营养障碍性关节病,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加之对此病的临床报道较少,容易被忽视。此病是罕见的足踝部疾病,其发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夏科氏足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此病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多因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等邪,痹阻肢体经络,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现报道夏科氏足验案1例并探讨此病中西医诊疗思路。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86-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心悬病症探析

    唐国庆;王玉芳;

    “心悬”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但因其常与心悸、怔忡等其他病症相伴发生而易被忽略。“心悬”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古今医家对其有着丰富的认识。此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肾、脾、胃等脏腑。情志内伤,心神失养;寒湿内侵,心阳不振;饮食失调,胃逆扰心;体虚过劳,大气下陷;久病伤精,心肾不交是“心悬”主要的病因病机,据此选方用药及针灸取穴,对临床精准辨证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89-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 赵现朝主任医师经方临证医案3则

    郭子健;任天一;赵现朝;

    经方临床应用药简力宏,赵现朝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专攻中医内科40余年,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疑难病症,每善在疑难杂证中活用经方,效如桴鼓,展现经方魅力。笔者有幸能跟师侍诊,学习赵老师临床运用经方的思维方法,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举验案介绍如下,结合相关方证原文,供同道参考学习。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93-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王艳锋教授电针肌筋膜触发点结合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胡文锦;石蓓;王艳锋;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为腰骶部疼痛,严重时伴下肢放射样疼痛麻木,甚至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纳为“腰痛、痹证”范畴,分为虚实两端,中医认为其为肾虚使腰府失养或外来应力导致的腰府损伤,经络瘀阻,不通则痛。王艳锋教授以肌筋膜链理论为指导,运用电针松解肌筋膜触发点后,结合推拿调节腰椎整体生物力学平衡,此法简单、廉价且高效地解决了患者的病痛。

    2025年08期 v.40;No.465 1597-1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红炉拨筋疗法护理肝肾亏虚型肩袖损伤1例

    周嘉欣;林妙艺;

    目的 总结1例应用红炉拨筋疗法护理肝肾亏虚型肩袖损伤患者的经验。方法 基于中医辨证施护、整体观念,以中医经络、经筋及腧穴理论为指导,结合拨筋法及现代运动解剖学理论,并加入个体化饮食、康复运动指导,应用红炉拨筋疗法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结果 经过1个疗程干预后,患者肩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明显降低;MMT评级中,患者左肩关节屈肌、伸肌、外展肌肌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CMS评分提高。结论 红炉拨筋疗法能够有效帮助肝肾亏虚型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01-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 名老中医王秀宝桃红四物汤经验总结

    刘秋兰;王秀宝;

    王秀宝,主任医师,福建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于泉州市中医院行医40余年,擅长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病,一直致力于中医妇科学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在临床工作中深受患者信任。此文基于临床跟师王老实践,归纳王老临床诊疗思路,并总结王老应用桃红四物汤经验,为提高临床诊治中医妇科疾病的疗效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04-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郭茂松教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

    袁月;郭茂松;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率小于60次/min的心律失常,常归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脉象多为“迟脉、结代脉”。郭茂松教授继承郭文勤教授“心病表现于心,根源于肾”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在临床上反复实践。文章总结郭教授临证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发现此药方对症加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详列2则医案以期与同道分享。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07-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 基于肝肺相关与少阳为枢探讨和法治疗外感后咳嗽

    王衍华;李卫青;

    外感后咳嗽因六淫邪气从口鼻或皮毛内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病程或短或长,若失治误治,易发展为内伤咳嗽。笔者运用“和法”代表方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治疗外感后咳嗽,通过调肝理肺以恢复气机升降,调节气血虚实以扶正固表,调平寒热以祛邪外出,通调五脏以复五脏安和,使气机调达、血脉通畅、津液不散、阴阳平衡、五脏安和,风、痰、瘀、气、火不生,而咳嗽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此文从肝肺相关与“少阳为枢”理论出发,探讨“和法”治疗外感后咳嗽临床运用,浅析小柴胡汤治疗外感后咳嗽的临证思路。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10-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

    郭颢龙;赵亮;武连仲;

    文章旨在介绍武连仲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武老认为面肌痉挛的主要病机为风邪致病与神气不发、失于濡养,在治法上应疏散风邪与调神并重,灵活运用毛刺法和眼睑缘皮部浅刺以疏风散邪、调和营卫;针刺百会、四神聪、五心穴、通里、郄门、复溜,“心、脑、肾同治”,补心益肾以助安神定志;巨刺健侧巨髎、颔厌,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治疗面肌痉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14-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教管论坛

  • 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哲学思考与实践

    夏丽珍;周悦;陈祺焘;罗薏;张晓俊;倪璟雯;

    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深入且广泛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中医哲学思想与现代健康管理实践。此研究通过对中医哲学基础和治疗原则的详细探讨,提供了关于如何将这些传统概念应用于当代健康管理的见解。中医特有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方法为健康管理带来了创新的思路和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研究,此文展示了中医在处理健康问题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医药在现代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18-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医学专科水平测试研究

    朱官印;刘宁;吴聪英;张耿惠;李奕菊;

    中医发展离不开师承,这种模式可以传承先贤留存的宝贵经验。现代中医药院校采用考核模式,缺乏对学徒能否真正掌握带教老师个人经验的考核。目前中国中医药工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展了不同的项目传承名医经验。但在考核方面,大部分仅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临床医案或发表一定篇数的论文,这并不能完全反应出学徒对带教老师个人经验的继承水平。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及走访临床中药专家等方式,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认为,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医水平考核中,应增加对学徒能否全面继承带教老师的个人经验、诊疗思路等方面的考核,此模式是对现代中医药考核模式的一个补充。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2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 PBL结合慕课在中医高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王峰;

    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讲授者(Teacher)变成组织者(Tutor),课前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查询学习资料,将知识整合归纳、课上陈述,这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入课中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参与感,增强其慕课线上学习的自律性;课后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PBL教学法结合慕课线上教学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26-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校训及校园特色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针推专业课的实践研究

    梁跃;焦锟;杜淑芳;高春妹;王钰;

    课题结合学校专业、校训及特色校园文化特点,从实践教学、阶段性学习成果测试、撰写心得体会论文等形式,多角度研究思政教育融入载体,以专业角度筛选出适合学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弥补当前思政教育研究推广的不足,并为其他中医技术相关专业的思政教育融入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29-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科研进展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杨智凯;卞泗善;

    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体育运动的不断兴起,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此文整合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非手术治疗,如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治疗、关节镜治疗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做一综述。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33-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 中西医治疗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研究进展

    王化睿;商佚凡;王冬燕;米杰;

    综述近年来代谢综合征导致的肾损害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西医治疗以针对其单一因素为主。中医认为其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损耗肾精肾气发为此病。中医内治以从脏腑论治及从致病因素论治为主,外治法有针刺、埋线等。此病的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应继续完善中医药对其病因病机及作用机制的认识,制订统一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效方、名方开展研究。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36-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麻木症状研究进展

    胡金星;徐派的;付奥杰;陈晓谦;

    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之一,上肢麻木相较于根性疼痛,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疗效评价等研究都相对滞后,同时缺乏权威的量化指标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相对较差。笔者分析孝感市中医医院近2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分布特点,检索近15年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肢体麻木的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治疗手段、疗效评定等方面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新的诊疗思路。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39-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段明雨;于蓝茜;辜云帆;李沐;杨芳;刘端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高,且病程长难治愈,临床常规护理的疗效有限。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等特点,将其辨证地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中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疗效评价、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等领域,但其研究水平不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推广运用和开发研究任重而道远。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43-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 基于肾藏志探讨补肾填精法治疗维生素D缺乏型抑郁症

    董家瑜;王彤;

    此研究探讨了补肾填精法在治疗维生素D缺乏型抑郁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流行病学调查抑郁症与维生素D的缺乏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通过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等影响抑郁症。中医理论中的“肾藏志”认为肾精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肾虚可能导致情志抑郁。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补肾填精法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与肾精的功能相似,补肾填精法与维生素D的抗抑郁机制在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炎性因子、提高脑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方面高度一致,且补肾药能从基因水平调节VDR的表达。因此该研究提出,补肾填精法可以治疗维生素D缺乏型抑郁症,其机制与维生素D系统调节有关。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47-1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从新安医学角度认识肺结节

    胡玉龙;江国庆;彭静;张涵雨;叶青;唐杰;江瑜;孙敏;赵心怡;

    中医治疗肺结节还在不断探索中,目前没有统一辨证分型,但对于肺结节的病机认识多赞同“痰-瘀-毒-热”模式,且病理因素互相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新安医家(具有千年历史的皖南徽州地域医学,中医学的重要一支)对于肺结节的病机认识见解有所不同,认为此病病机虽以中气衰败为起因,但“郁滞”是不断促进疾病进程发展的核心因素,治疗以调和营卫、开郁为前提,开郁关键在于顺应肺的生理规律,再逐化痰瘀。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51-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卢轩;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尚缺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此病防治的新途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疗效,并且其作用与肠道菌群有关。此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及治疗进行了归纳,体现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上的独特优势和潜力,同时也提示肠道菌群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54-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研究进展

    杨丽华;高献明;

    近年的医学研究领域中,关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笔者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提高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提供支持,并为制定更为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策略,还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58-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 中和医派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研究进展

    张志励;

    杨建宇教授领导的中医研究主要以孙光荣教授倡导的“中和”概念为主,即调和阴阳以“致中和”。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性疾病,考虑与病因学、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功能等因素有关,临床疗效不佳。中医学将其划分为“郁证”范畴,近些年,中药复方制剂在抗抑郁方面有较多应用,疏肝解郁安神方在其中取得较好疗效。此研究就近年来中和医派学术思想指导下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从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病机及疏肝解郁安神方的组方比例、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61-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耳穴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研究进展

    宋美颖;王海涛;曹锦涛;贾阳烁;娄兰花;钱凤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和神经根受压,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能力带来负面冲击,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传统治疗虽有疗效,但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耳穴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备受关注,其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不良反应小且疗效显著,在缓解疼痛方面表现突出,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现就耳穴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镇痛疗效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提供更多治疗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65-1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 从岭南中医药文化特点谈皮肤病流派的形成发展

    潘锡伟;李红毅;

    中医流派的形成与地域医药文化密切相关。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在形成过程中深受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此文从文化视角论述了岭南中医药文化对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的影响,并对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进行梳理与研究,探究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的传承脉络及其文化背景,了解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的发展历程及岭南特色。总结研究其学术思想,对于岭南医学的研究和皮肤专科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68-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 中医药辨治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刘宝殊;朱文浩;

    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中风恢复期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运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整形矫正等方法进行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大、治疗费用高,且远期疗效有待观察。中药、针灸、外治等各种中医药疗法辨证治疗此病有较好疗效,目前文献虽然有大量的个案报道和临床分析,但是缺乏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缺少统一的病因病机阐述标准。文章通过梳理中医经典文献,结合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中医辨证治疗肌张力增高的方法,探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病机,以期在中风发病初期,辨证施治,及早通过中医药干预,减轻肌张力异常增高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72-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 三字经流派推拿研究进展

    李一平;王淞;杨春涛;

    推拿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对体表经络、腧穴、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的目的。由于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与成年人大不相同,推拿手法也与存在独特要求。其中,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因其操作手法简便、取穴部位少而精、疗效甚佳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中医儿科病证之中。文章整理归纳近20年有关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的临床研究,综述三字经流派在小儿病证治疗方面的有效经验,为今后的推广创新提供思路。

    2025年08期 v.40;No.465 1675-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 下载本期数据